第378章 侨汇券-《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
第(2/3)页
先到银行兑换一千美元,按汇率,拿到两千多rmb和同等面额的侨汇券。
工作人员给予善意的提醒:“你们可以到华侨商店用,可以送人,可以交换,唯独不能进行买卖,不要轻信华侨商店门口的打桩模子。”
李星星不解:“什么是打桩模子?”
不懂,很不懂。
“就是倒卖票证的票贩子!”工作人员解释道。
李星星恍然大悟。
黄牛啊!
六七十年代的确是黄牛猖狂的时期。
她好奇地问道:“我听人说什么华侨商店入场证,需要吗?”
记不清华侨商店入场证是哪一年出现的,必须问清楚。
“那倒不用,没这项政策。”
听了工作人员的话,李星星顿时明白这玩意儿是后来出现的了。
仔细观察手里的侨汇券。
最大面额是一百元,竖着的中间部位上方标有“沪上市侨汇商品供应证”的字样,下面是面额和发行单位、发行时间、有效期等,盖着好几个圆章子,两侧和下方则印着粮食、食用油、棉布、黄豆等副券以及面额,十分复杂的样子。
工作人员又道:“副券得由柜台售货员剪下来,个人剪下无效。”
李星星表示受教,“谢谢提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