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细盘算三年之攒,救楚否众人献计-《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第(2/3)页

    楚王深以为然,遂许赵以阴平以北一十三城,央其速出兵以援,阴以投降秦国相谏,赵王括乃知楚国之危,已迫在眉睫。遂召赵国内阁重臣而共商而议之。

    与会者,内阁首辅平原君,次辅吕不韦,阁臣田单、与赵信任上将军李牧,及赵王括五人也。

    赵王括率先而言之,曰:“今秦欲举三十万大军而犯楚,诸位以为我赵国宜如何处置乎?请卿等皆畅所欲言也!”

    平原君答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也!愿得我军战力如何,以供咨询也!”

    闻言,赵括眼神随即看向上将军李牧。

    李牧者,继任廉颇之上将军,属统摄全军之权也。

    见得赵王括之眼神,遂起身而答曰:“三年积累,我军战力倍于从前矣。

    置甲种军者七,分为:驻守邯郸之羽林卫计五万人马、陷阵营一万人马、铁浮屠三千骑;驻守上党之长平军、归义军合计六万人马(各半),驻守山东、东莱郡之泰山军、平北军合计六万人马(各半),总计一十八万三千人马。

    置乙种守卒约十万人,其中邯郸郡有守卒两万,河东、河内、上党、山东四郡各有守卒万人,北郡、辽东、辽西、代郡、东莱郡各有守卒八千人马。

    另有屯田之卒共计约三十万人。其中辽东大开发一郡便有屯田卒五万多人,而山东、东莱二郡因收归较晚,又有秦人捣乱,至去岁方才彻底肃清,行屯田之策,如今屯田士卒之数正逐年飞涨之中。若是要战,辽东、辽西、代郡之屯田卒调动不易,山东、东莱之卒不堪重用,可用之兵大约在二十万上下。

    换言之,我军可随时投入战斗之总兵力大约在四十八万左右!若是全国动员,加上临时征兵,总兵力可突破六十万!”

    听着李牧口中一个个详尽的数据脱口而出,众人心中不由的颇有些自豪!

    多少年了,赵国的兵力终于更胜了长平之战前,而那是的四十万是穷兵黩武的结果,而如今的四十八万居然是常备的力量,若是全国动员,总兵力更是高达六十万!

    更为重要的是,赵国,相对于秦国,第一次在兵力上形成了碾压!秦国穷尽民力,也才生拼硬凑出来三十万大军,其中过半都是未曾怎么训练的新军,而自己光是甲、乙种的常年训练的兵力就达到了二十八万多!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座的各位努力的结果,怎能不令人激动莫名。

    手里的兵力弄清楚了,却还有更为重要的一项必须要整明白——粮草!

    所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再多的兵,没有粮食他也没用,历史上长平战场上的赵军就是为秦军断了粮才导致的全军覆没。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粮草供给是否充足比兵力多寡更为重要。

    在李牧处得到满意答复的赵括随即将眼神看向了正一脸高兴的吕不韦。如今的吕不韦虽名为次辅,却已经基本接过了平原君手中首辅的权利,而平原君一来明白这是赵括所默许的,二来自己年岁也高了,所以除了重大的决策之外,几乎不再插手具体的事务。也正是平原君如此的作为,使得赵括也越发地尊重了起来。

    看到赵王括眼神的吕不韦很快反应过来,当即对着众人微微一礼,侃侃而谈道:“天佑我大赵,三年来风调雨顺,而除却山东、东莱二郡外,其余八郡年年大获丰收也,而山东、东莱二郡也从去岁开始自给自足,今年已经有所富余上交国库。

    如今邯郸仓、长子仓、临淄仓、蓟城仓内,粮草皆堆积如山,尤其邯郸仓与上党仓,已经二扩其址,仍无法满足存放之需,待今年秋粮收上来,微臣恐怕还得三扩其址,才能满足也!哎,累煞我也!”

    听着吕不韦的故意为之的叹息之声,众人都几乎笑出了声!

    吕不韦随即继续说道:“仅以上党郡之长子仓为例,其所囤积之粮草军需,可够我十万大军三年之用!若是所用粮仓加起来,甚至可维持十万大军近二十年之用也!这还不包括今年未曾入库之秋粮!”

    说着吕不韦又看了看赵括,继续说道:“不仅我府库之中存粮足,百姓也皆有余粮,上党、邯郸等地自不必说,便是山东、东莱二郡的百姓也至少有数月之存,若是加上今年之减税增收,百姓存粮或可有一年之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