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大战之前-《我在三国建座城》


    第(3/3)页

    若不是天上的神仙。

    那个地上的老爷能把田地分给他们这样的泥腿子啊。

    一时间整个马邑城都充满了活力和干劲。

    毕竟给自己种田和给别人种田。

    完全是两个概念。

    而且苏木借着这次重新分地的机会。

    也是废除了人头税。

    直接将摊丁入亩的政策推行了下去。

    在他的治下不再收取人头税。

    而是按照族中田亩收取田赋。

    马邑城就是在这样的变动与活力中忙完了夏种秋收。

    这一季的秋收。

    马邑城周围的百姓们的手中终于是有了结余的粮食。

    每个能吃饱饭的家庭中都供上了苏木的牌位。

    那怕是家中祖先没了香火。

    苏木的排位前的香火也是源源不断的。

    而苏木也是回了大同城两次。

    第一次是交代了大同城中的兵器坊制作诸葛连弩。

    此时兵器坊中已经是有了不少的熟手。

    所以制作诸葛连弩的事情也没有多难。

    只是限于连弩工艺复杂。

    预计到年底鲜卑人入寇之时也只能是制造出两百来具。

    苏木第二次回城是去蔡邕的学堂中和吕布高顺张辽等人听课。

    在这一次听课之后。

    蔡邕作为苏木等人的老师和长辈。

    也是给苏木高顺等人起了字。

    蔡邕也是从《论语》中为苏木取了字。

    《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蔡邕认为“仁”是人的最高境界,不易达到。

    论语中说可以从基本的刚、毅、木、讷这四种美好的品质做起。

    刚强就不会为欲望所动摇。

    坚毅就不会为困难和威势所屈服。

    质朴就会保持敦厚严谨的作风。

    言语谨慎就能避免不必要的祸害。

    蔡邕最终也是取‘仁’为字。

    苏木,字伯仁。

    苏木只是回了两次大同城。

    时间就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冬季。

    鲜卑人准备南下的消息。

    也是传到了马邑城县令苏木的手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