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皇帝,可说话算话?-《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2/3)页

    不都说,后宫不得干政的吗?

    窦太后这样插手朝政,难道就不怕遭到天下人的唾骂,被朝野内外千夫所指?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历史上,为什么会有那句‘后宫不得干政’的政治潜规则。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用更直白的话来说,就是每一个存在于世间的规则,都必然是因为曾经的一场灾难,才应运而生。

    就好比后世,华夏民族饱经鸭片战争的摧残、‘病夫’之名的屈辱,才会在新时代,维持对‘独品’全方位无死角的打击力度;

    再好比后世,那一场震惊古今中外,甚至动用到各类轻重火器、先进战术的村战,导致对热武器的全方位管制,成为了华夏朝堂的不二选择。

    延伸到华夏封建历史上,那句出现频率极高的‘后宫不得干政’,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后来的朝代,之所以会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觉悟、共识,就是因为过去,曾经发生过因为‘后宫干政’,而导致天下大乱的事。

    有了这样的教训,后世的人才经过反思之后,得到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结论,并随着岁月流逝,逐渐将其打造成了主流思想界的共识。

    而将‘后宫干政’的恶果展露于世人眼前,让后世人在反思之后,得到‘后宫干政,祸国殃民’的认知的,则恰恰是如今这汉室建立之初,所发生过的几件大事。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发妻:高后吕雉。

    太祖刘邦驾崩之后,孝惠刘盈年少登基,朝中大事俱掌于太后吕雉之手;

    尤其是在几年后,孝惠刘盈也英年早逝,汉家皇位传到刘氏第三代子孙:前少帝刘恭时,吕太后的权势,更是全然达到了巅峰。

    后世人如何评说吕太后的功、过,刘胜早已有些记不清了;

    但刘胜知道的是:在如今的汉室,高后吕雉的风评,可以说是毁誉参半。

    ——对于吕太后的执政能力,如今汉室的主流舆论,还是比较认可的;

    但对于吕太后遍封诸吕外戚为王、侯,最终引发‘诸吕之祸’一事,如今的汉室,则是无一例外的唾骂、鄙视。

    这样说来,吕太后纵容母族外戚、引发诸吕之乱,便算是后世‘后宫不得干政’之说,在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依据;

    而第二个依据,距今也依旧不远。

    ——薄昭。

    在薄昭那件事之前,已故太皇太后薄氏一族,原本可以成为一家门风淳朴、严谨的外戚;

    尤其是继之前,那‘祸国殃民’的吕氏外戚之后,成为一家明显和吕氏‘天差地别’的好外戚。

    但在薄昭那件事之后,薄氏一族数十年的努力,却尽皆付诸东流。

    在天下人的眼中,出了薄昭这么一个恶人的薄氏外戚,变成了‘险些成为又一个吕氏,却被英明神武的太宗孝文皇帝镇压下去’的低配版吕氏。

    所以,继吕太后-吕氏之后,又一家险些祸国殃民的外戚:薄氏,便成为了后世‘后宫不得干政’之说,在华夏历史上的第二个依据。

    再到现在,有了吕氏、薄氏的教训之后,如今的窦氏外戚,显然是收敛了很多。

    尤其是在南皮侯窦长君、章武侯窦广国这两位老者尚在世,并亲自约束窦氏子侄的情况下,如今的窦氏外戚,并没有展露出‘我们家也要效仿吕氏’的趋势。

    ——起码暂时还没有。

    但饶是如此,刘胜也大概能预料到:前些时日,祖母窦太后逼迫天子启,立梁王刘武为储君太弟的事,便有很大概率会成为‘后宫不得干政’之说,在华夏历史上的第三个反面案例······

    当然了;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汉初接连三位太后、三家外戚的‘骄纵’,即便足以令人心惊,却也不足以让那句‘后宫不得干政’,成为后世列朝列代的共识。

    或者说,如今汉室所发生的几次‘外戚作乱’,只是为后世那句‘后宫不得干政’打下了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上后世的朝代,几乎每隔百十年就出现一次的外戚之乱,这才使得‘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出现,并逐渐受到了后世人的赞同。

    至于当下,吕太后、薄太后,或者说吕氏外戚、薄昭的‘丰功伟绩’,确实是让如今的汉家朝堂,对外戚提高了警惕。

    如先帝之时,早年因战火,而和窦太后走散的窦长君、窦广国两位外戚,才刚到长安,和当时的皇后窦氏相聚,都还没来得及叙叙旧,就被朝内公卿百官带走;

    确定二人不是‘冒名顶替’的假外戚之后,朝野内外也依旧不敢放松警惕,对窦长君、窦广国兄弟二人百般‘照顾’。

    经过多年的教育,终于将这命苦的兄弟二人,培养成了谦逊知礼、通晓诗书大义,绝不可能做乱的三好外戚之后,朝野内外才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

    兄弟二人,也终于重获自由。

    甚至即便是这样,到了后来,丞相北平侯张苍被先帝罢免之后,明明有能力、有名望成为丞相的章武侯窦广国,却依旧出于‘外戚不能掌权’的考虑,放弃了那次机会。

    从窦长君、窦广国兄弟二人,与当时的皇后窦氏团聚之后的经历,其实就不难看出:吕氏、薄氏的教训,给如今汉室带来的思考,更多的,其实还是针对外戚的防备。

    而对于外戚之所以能骄纵、做乱的根源,也就是外戚背后的太后,如今的汉室,却并没有太注意,或者说是‘不敢注意’。

    至于原因,也并不难理解······

    “母后说笑了······”

    感受到窦太后无时不刻散发出的冰冷气息,天子启也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到窦太后身侧坐下身来;

    待窦太后又闷哼一声,将头又别过去些,天子启才稍叹一口气,隐晦的表达起了自己对母亲窦氏的尊敬。

    “我汉家以孝治国,是早在太祖高皇帝的时候,就定下来的国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