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大王方才说,只要楚王、赵王愿意起事,大王就不会再担忧;齐系、淮南系是否起事,大王根本就不在乎。” “但大王没有想到的是:齐系之所以被打断脊梁骨,是因为曾经,富拥齐地七十三城的齐悼惠王一脉,被长安分成了如今的七个小国。” “这七个小国分开来看,确实都没有什么涌出;” “但如果有人,能将这七个小国联合起来,那对大王而言,也依旧会是不容小觑的助力······” 循序善诱的话语声,让刘濞面上流露出些许孤疑之色,应高便赶忙趁热打铁道:“胶西王刘卬,虽然在齐系辈分不高,但威猛、勇武,且十分好战!” “臣听说,所有齐系宗亲诸侯,都对胶西王刘卬十分恐惧,对于刘卬的提议,也总是会听从。” “如果刘卬愿意支持大王,那齐系的其他六家,也会有大半支持大王。” “这样一来,齐系各家联合在一起,就是不亚于楚王、赵王的庞大力量;” “对于大王的事,就能提供很大的帮助了······” 听闻此言,刘濞暗下思考了很久; 最终,却又略有些迟疑的看向应高。 “可是长安朝堂,并没有削夺齐系任何一家的封土;” “包括胶西王刘卬,也没有因为私自买卖官爵,而受到任何惩罚。” “最近,长安甚至传来消息,说皇帝打算以‘缅怀齐悼惠王’的名义,对齐系大行封赏。” “中大夫去劝刘卬,恐怕,无法成功吧?” 却见应高闻言,满是笃定的摇头一笑。 望向刘濞的目光中,更是带上了满满的自信。 “大王有所不知。” “——胶西王刘卬,历来都脾性暴戾,整日里都只知道打打杀杀,从来都不知谋略为何物。” “年初,匈奴人攻打边地的时候,刘卬甚至还上书长安,说自己想率军出征,抵御匈奴人······” 说着,应高也不由讥笑着摇了摇头:“按刘卬的脾性,得知长安皇帝已经掌握了自己的罪状,肯定会立刻想到起兵。” “只不过,单凭胶西王的力量,根本无法和长安抗衡;” “而在有大王首倡,楚、赵两国同时响应的前提下,刘卬也肯定会壮起胆子,劝说齐系一同起兵。” “如果刘卬真的打算劝说齐系,大王甚至还可以许下承诺:事成之后,将整个关东,都封给齐系。” “——当然,这个承诺是否遵守,也还是在大王一念之间。” “这样一来,有刘卬亲自劝说,再加上大王的承诺,齐系七王,应该就能加入到大王的宏图大业之中。” “而联合起来的齐系七王,即便是对于长安朝堂而言,恐怕,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听到最后,刘濞才终于是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应高的提议。 便见应高笑着一拱手,又继续说道:“倒是淮南系的三王,才像大王所说的那样,是可有可无的盟友。” “自从淮南厉王的那件事,淮南系的三王,便再也不曾生出过违背长安的勇气;” “就连厉王的死,都没能让这三人记恨长安。” “所以,对于淮南系,大王可以随意派些人,尝试着劝说;” “如果有愿意支持大王的,那大王就带上,如果没人支持大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反正起事之后,大王要先行北上,和楚国合兵,顺便带上齐系,而后便向函谷关方向西进。” “赵王的作用,是尝试引匈奴人叩关边墙,吸引长安的注意力;” “而淮南系,在大王的事中,却根本提供不了什么帮助······” 应高话落,刘濞才终于满意的点下头,笑着取出一枚信物,交到了应高手中。 “既然这样,那就劳烦中大夫,亲自去一趟胶西国了。” “至于赵王那边,就由寡人选个能说会道的人,去劝说赵王。” “等赵王同意起事,寡人,就要开始做准备了······” “中大夫此去,务必要抓紧时间。” “——秋收,已经不远了;” “秋收一过,寡人的檄文,便会发至天下各地。” “到那个时候,如果齐系还没有下定决心,那寡人,也绝对不会再等他们。” 听闻刘濞此言,应高也是敛去面上轻松之色,郑重其事的接过刘濞递出的信物,再对刘濞沉沉一拜。 待应高领命而去,刘濞,却再次出现在了殿室之外的高台上,看向遥远的西方,迟迟不愿收回目光。 “刘启······” “嘿······” “这一天,寡人等了足足二十年······” “皇帝的位置,坐着应该很舒服吧?” “我儿刘贤的性命,也该到血债血偿的时候了······” (本章完) /133/133765/32204637.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