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政治从来非黑即白的对错二元论。 改革也从来不仅仅是改制派和保守派的角逐。 更不可能是利益既得者听到改革的政策后,马上就全部跳脚。 马上就跳脚的人,要么是莽夫,至少以他们的心智,永远别想走上中上层。 要么是小官,想要依附,借机混仕途。 中国有一句话老话,叫做事缓则圆。 其核心意思只有一个字:拖! 这件事看起来是有官员去围堵农政司,但其实真正的目的并没有这么简单,官僚群体也没有这么蠢。 那些家伙派一堆小虾米去围攻农政司,无非就是想引起朝堂上下的注意,把事情闹大,最后让大家都下不来台。 然后逼迫东府搞“三聚”。 所谓的东府三聚,是大宋朝成文的规矩。 下面的札子到东府的尚书厅,尚书左右丞是要批文的,能确定的事情,就直接签字盖章。 不能确定的事情,就写一个字,例如写“上、下”,意思是在尚书省召集官员商议解决。 例如写“中”,则需要上奏取旨,听从赵官家的安排。 例如写“聚”,则是左右宰相商议。 再例如写“三聚”,就是左右仆射和左右丞在内的东府宰执们共同商议,也就是说,问题会上升到集体商议中来。 这是大宋朝东府执政的日常。 所以说昨日陈东在上疏的时候,赵鼎关着政事堂的大门,和一群宰执们在里面把杯子、椅子都砸了,最后礼貌地把奏疏通过了。 而现在一些官员围攻到农政司,其实就是把给东府其他人一个再提报“三聚”的理由。 一旦再次提报“三聚”,赵鼎的压力就会更大,事情就会闹到皇帝那里。 这个逻辑要理解其实也很简单。 宋朝的宰相,可不是明朝权力被阉割的内阁首辅,宋朝宰相还是有部分决策权的,可以签字盖章,政令直接生效。 说到底,宋朝宰相还是政府首脑。 到了明朝,皇帝即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了,集国家大义、道统、行政权、军事权、人事权、财政权等等于一身,事无大小,必须皇帝批红才有法定效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