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九章 相信的人,自会相信-《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第(2/3)页

    “什么,楚王找到了?”宋青云先是狐疑,接着否认道,“不可能,楚王不可能找得到,我们帮太子他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至今为止也没有找到从彭城中偷走的铜的下落。”

    “你们找不到,不代表楚王找不到。”景王倒是对楚王的能力很有信心。

    “殿下,我们几家跟太子他们合作这么多年,一直以来帮他们做了很多事情,其中就包括帮他们把铜从彭城运出来。”宋青云神色认真道,“从彭城里运出来的铜再从金陵再运到别的地方,我们几家为了打探到这些铜最终被运往何处,花费了不少心思,但是我们始终都没有找到。

    他继续道:“我们几家在江南还是有些势力和手段的,凡是从江南运出去的东西,没有我们找不到的。楚王是有能力的,但是楚王在江南有势力么。就算他在江南有势力,能比的上我们吗?我们找了几年找不到的东西,楚王轻轻松松就能找到?”

    景王没有说话。

    “殿下,偷铜一事对太子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关乎着他们的身家性命,您觉得他们会轻易地让别人找到吗?”虽然太子很蠢,但是镇国公可不是蠢人。“一旦找到这些被偷走的铜,太子就会被废,而镇国公府只怕会被诛灭三族。再者,您方才也说了,楚王有能力,那太子他们就更不可能不提防楚王了。”

    宋青云这番话有几分道理,但是有些事情不能以常理来判断。

    “楚王或许找不到,但是我父皇呢?”

    “皇上?”宋青云惊呼一声,旋即他想到什么,面上一片惊愕,“殿下,您的意思是皇上知道那些被偷走的铜的下落,然后派楚王去寻找?”

    景王轻点了下头:“也不是不可能,不然父皇不会派楚王去调查这件事情。”

    “如果皇上知道,为什么还要派楚王去调查?”

    “自然是为了让楚王收集证据。”景王说完,想到什么,似笑非笑地说道,“当然,父皇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给楚王铺路,让楚王拉下太子。”

    宋青云信了景王的这番话。他惊得倒抽一口冷气:“这……如果真是这样,皇上未免太看重楚王。”

    景王发出一声嗤笑:“父皇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废了太子和镇国公。”

    “殿下,草民有一件事情不解。”

    景王猜到宋青云想问什么,“你想说太子和镇国公他们一直以来并没有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为什么父皇要这么对付他们?”

    “是的,虽然偷铜一事很严重,但是还没有达到大逆不道的地步,或许太子他们日后会利用这些铜做出胆大妄为的事情,可是太子他们现在毕竟什么都还没有做。”宋青云又道,“至于太子他们在金陵做的事情,也没有严重到谋反的程度。皇上为何如此针对太子和镇国公?”

    景王看一眼宋青云,忽然莫名地问道:“提到太子这个人,你第一时间会想起谁?”

    宋青云略微迟疑了下说:“镇国公。”

    “那现在你明白了吗?”

    宋青云的眼中先是露出一抹迷茫,不过很快他眼中的迷茫被震惊取代。

    “因为镇国公?”

    “准确来说是因为谢家。”景王满脸讥讽道,“太子那个蠢人事事都依赖我那个好舅舅。与其说他是大周的太子,还不如说他是镇国公府的太子,你觉得我父皇会允许日后整个大周被镇国公府操控吗?换做是你,你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宋青云叹息道,“难怪皇上会这么针对太子和镇国公。”他说完,想到景王和镇国公府的关系,面色不由变得古怪。“那殿下您……”

    “本王跟太子那个蠢人不一样,本王绝不会事事依赖镇国公,更不会事事听他的话。”一想到镇国公只帮太子,不帮他这个亲外甥,景王的心头不由地浮现一片恨意,眼底划过一片阴鸷。“再者,本王跟镇国公府并不亲近。”

    “这就是殿下被皇上重用的缘故吧。”宋青云有句话没敢说,皇上明显在挑拨太子和景王的关系。不过,就算皇上不离间,景王跟太子的关系也会不好。

    “本王知道父皇在利用本王对付太子和镇国公,但是本王不在乎。”景王心里清楚得很,“就算父皇不让本王这么做,本王也会对付太子他们。本王要想坐上储君之位,就必须除掉太子和镇国公。”

    “殿下,草民有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说吧。”

    “殿下,我们宋家只能帮您在金陵行事,但是帮不了您在京城做事。”他们宋家在金陵,可以说是权势滔天,但是在京城,可什么都不是。“您要想坐在那个位子,需要京城世家的支持,而镇国公府是你最好的后盾。”

    “本王说会除掉太子和镇国公,并没有说要铲除镇国公府。”景王当然知道他最后还是需要镇国公府的支持,“只要太子和镇国公没了,镇国公府就会为我所用。”

    见景王都明白,宋青云没有再多嘴。

    “殿下英明。”

    “楚王的事情,用不着我们操心。”景王故意把楚王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回京城,为的就是让京城乱起来,让太子和镇国公他们暂时没有心思放在金陵这边。“县试已经结束,但是我们还是不能疏忽大意,要让那些人老老实实批阅考卷,在发榜之前,绝不能泄露半点消息,明白吗?”

    宋青云心头一凛,神色郑重地说道:“草民明白。”刚说完,他便想起一件事情,“殿下,等县试发榜后,您是不是要启程回京呢?”

    “本王不打算回京。”

    “您不打算回京?”

    “本王打算院试结束后才回京。”景王心里清楚,县试结束后返京,一定会有危险。以太子和镇国公他们的手段,只怕会让他在回京的途中意外去世。“县试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场考试,本王在金陵成功地让县试举办,为金陵的科举考试开了一个好头,本王可不想把这个功劳让给别人,自然是要把接下来的两场科举考试办了。”

    “草民原本还打算劝说殿下留下来,现在看来不用了。”宋青云的看法跟景王一样,如果现在就回去,未免太可惜了。

    “本王已写信给父皇,恳求父皇让本王留在金陵,继续负责主持接下来的府试和院试。”这段时日,景王不仅尽职尽力地举办科举考试,还暗中对付太子和镇国公的人。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结识了不少寒门子弟。他以前看不上这些寒门子弟,虽然他们中很多人有才,但是因为他们出身低微,很难有机会出仕,所以他没有花心思在他们身上。

    如今却不同了,寒门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只要他们真的有才华,就能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届时就能出仕。所以他现在有必要结识他们,让他们为他所用。

    所有人都觉得父皇举办科举考试,只是为了对付世家。其实,并不仅如此,最重要是为朝廷选拔人才。

    以父皇对科举考试的重视,日后朝中的大臣都要通过科举考试。父皇对世家忌惮,一定会重用出身寒门的大臣。在这些寒门子弟还没有考中之前,与他们相识,并帮助他们。等到日后他们高中,在朝中任职,他们一定会支持他。

    还有,母后说的对。他负责金陵这边的科举考试,对金陵的寒门子弟来说,他算得上是他们的恩师。不管日后他们支不支持他,但是对他,他们会心存点感激。

    “殿下,明年的乡试,您不打算主持了吗?”宋青云道,“比起今年的三场考试,明年的乡试才是最重要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