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杜仁亲自陪着陈氏的几个炉头,巡视工地。 “以后,你就是西山铁厂的陈厂长了。” “谢谢李老爷,谢谢杜先生。” “陈厂长不必客气,铁厂就交给你了。” “老汉一定不让李老爷失望。” “好,咱们到那边去看看。” 杜仁指着一下不远处: “那里是一座焦煤厂。” “好,如此一来就方便多了。不知,洗煤厂在何处?” “诺,就在码头旁边。” 杜仁远远的一指,湖边泛着黑水的区域。 “陈厂长,还有什么建议尽管提。” “我觉得,要修路。从铁厂到码头的路,一定要结实,耐磨。” 杜仁笑了,从袖中取出一张图纸。 “你瞧瞧这个。” 图纸上,竟然是简易的铁轨小车示意图。 一条尽可能取直的轨道路线图。 铁车轮正好嵌在轨道里,上坡的时候可以人力推,也可以骡马牵引。 下坡,就跟着跑吧。 反正是四轮的,不担心倾覆。 “这是何人设计?太妙了。” “李老爷的发明。” “真乃神人也。” 陈老汉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如此一来,运输可以省很多的人力。 “这铁轨,就得等你们的第一炉铁水了。” “杜先生放心,我立军令状。” 高炉, 是所有冶铁设施里,最有技术含量的。 用的是耐火砖,还有三合土砌成。 高度有讲究,就连炉腹的角度都有讲究。 泥瓦匠反复拆除了三次,才拿出了陈老汉满意的高炉。 …… 杜仁指着底下两个口问道: “哪个是出铁水的?” “铁水重,会从最底下这个口淌出来。反面略高的这个口子,是出铁渣的。” 陈老汉继续讲解: “您再看炉腹这个口,是进风口。鼓风机源源不断输入空气,炉内温度才能抬高。” “这样的一个高炉,月产量多少?” “8万斤。” 听起来很多,其实也没多少。 铁本来就重。 放在后世,连乡镇小作坊的边都摸不着。 不过,在这个时代。 拥有4座高炉的西山铁厂,已经是行业领先了。 铁厂内,一半工人是陈氏族人。 另一半,是杜仁安排的学徒。 李郁不可能让西山铁厂变成陈氏铁厂。 为了铁水质量更高,他又派人去浙江长兴煤矿购买了一船优质煤。 听着很远, 实际上,就是隔着太湖而已,水路百里。 长兴煤矿在那头,西山在这头。 那边的煤,质量令人眼馋。 李郁无数次幻想,如果掉个个该多好。 就连陈老汉也说, 长兴煤炭烧出来的焦煤,热量值比本地的起码高3成。 别小看了这3成, 炉温高了,铁水质量提高的就不是一星半点。 因为促进流动均匀了。 当然炉温也不能太高,那样会爆炸。 这个度,全凭炉头的经验判断。 没有温度计。 铁厂绝对是个技术活儿。 若不是赖二在潮州府搞了这么一出,李郁的自产钢铁计划,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上马。 …… 不过, 西山铁厂的建立,和陈氏族人的到来,有人不开心了。 张铁匠父子,嗅到了一丝危机。 抢饭碗的来了。 虽说陈氏族人是冶铁的,自己是打铁的,属于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 但是备不住人家跨界。 从技术难度说,冶铁高于打铁。 李郁察觉了他们的担忧,觉得还是有必要安抚一下。 毕竟,他们的忠诚是高于陈氏族人的。 一起经受过考验,归属感更强。 有一桩承诺,可以提前兑现了。 给张满库娶个老婆! 说一百句好话,不如做一桩实事。 两天后, 他找来了张铁匠父子。 “最近在西山岛,还习惯吗?” “托老爷的福,住的好吃的好。” 张铁匠父子毕竟也是工匠营的负责人,待遇条件不差。 李郁拍拍手, 门外进来了一个姑娘,低着头,搅着衣角。 “你们看,这个姑娘如何?对了,还是同乡。” “老爷,这是?” “我答应过你们,好好干明年给满库续个弦。我想着,好事赶早不赶晚。提前办了吧?” “谢谢老爷。” 二人欢喜的很,手足无措。 因为这个姑娘,明显出身不差。 而且看起来就好生养。 “对了,以后有了孩子,开蒙的费用都省了。她识字的。” “哎呀,这也,这也~” 看的出来,张家父子对这桩婚事很满意。 …… 李郁又拿出了早就准备好了几件金首饰: “这是我的贺礼,收好了。” “以后,工匠的事你们要多费心。” “老爷您放心,我们若不上心,那还是人吗?” “我听人说,满库你对铁厂感兴趣?” “是,是有一点。” “我会安排你进铁厂,以学徒的身份。多学一点,总是好的。” 张满库高兴的跪地感谢。 对于匠人来说,这可是好差事。 能学到别人的技术,以后就更吃香了。 放在古代正常情况下,想学习一门技术。 先托人居中作保,做三年免费学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