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同时,在杭州城外。 两个军团还有一次小规模的军官士兵互换。 第2军团的15名军官,就地转入了第3军团,职务提一级,皆大欢喜。 第2军团的1000士兵,打散编入了第3军团作为各营老兵骨干。部分人被提拔为队长副队长。 而第3军团的20名军官、1000名士兵,则是平调编入了第2军团,有来有往。 …… 这是一次很庞大很烧钱的调动。 郑河安无所谓,反正都是打仗。打浙江还是打江西没有区别。 而苗有林心中有些不喜,他在浙北已久,产生了一些很难表达的情感。 杭嘉湖平原实在是养兵的好地方。 有粮有钱有海洋,有兵有矿有屏障。 只可惜,他没有这个实力! 所以只是心中有遗憾,行为上并未有任何的挣扎,痛快拔营而起。 他有些畏惧李郁的笑容,不敢生出反叛的心。否则在浙东的郑河安部会立马杀来,踩着自己的血走上第2军团总指挥的宝座。 如今的第2军团,又经过了多次成批兵员补充,还有零星投奔而来的老乡,人数是所有军团当中最多。 论炮兵,或许不如第1军团专业。 论战斗力,当属翘楚! 淮西兵敢战,敢玩命!尤其是群体白刃战,意志疯狂。 …… 杭州城外, 成为了士兵的海洋,到处是旗帜、帐篷。 上万百姓出城看热闹,回来后大为惊叹。 杭州士绅商贾自不会错过评估下注的良机。他们观察的更为细致,主要集中在武器和组织度上。 这么多的兵在城外换防。 所需要的粮草物资,自然由本地供应。 刘阿坤身为杭嘉湖区域的防御使,出面更多的是象征意义。 物资调配单是参谋本部制定的,非常详细! 倒是他的妻子,刘甄氏认真翻阅了这些单子,并且用上了算盘。 最终,商贾出身的她得出了一个结论,王爷拥有一支很成熟的师爷团队,为大军出行调配物资。 可以这么讲, 除了绍兴师爷和兵部户部那帮老吏,大清朝没有几个人能玩得转。 …… 如此大规模的调兵,自然引起了众多猜测。 北伐还是西征成了热点话题。 商贸大臣胡雪余,省亲途经杭州时建议商人们搞一个杭州商会。 商人们自然举双手赞同,选出了几个最具财力的作为会长副会长,方便和新官府打交道。 会长,赵立夏。 乃是杭州城数一数二的富商,拥有店铺200多间,伙计上千人,良田2万亩,庄园十余座,金银无数。丝绸、皮革、粮食生意均有涉足。 “老爷,我回来了。” “嗯,怎么样?” “非常了不得,吴王的军队很精锐。相当于清廷的京畿精锐护军。” “你说的是哪一支?” “所有的。” “那支来换防的新兵,也有这等战斗力?” 管家耐心的解释道: “士气和纪律是瞒不住的,这无关新老。新兵缺的只是经验,打上几仗就迅速成熟了。” “你可会看走眼?” “老爷,您也知道我是在军中待过的。” 赵立夏缓缓点头,他认可管家的军事素质。 此人原先是军中幕府书办,曾在征西将军兆惠的帐下效力。后在残酷的大战中受伤失踪,被误报了战死。 大约是阎王殿前走了一遭,他想明白了,换一种活法。 跟了一支赵家贩卖皮革的商队,逐渐混成了赵府的官家,被东家引为心腹。 娶的是夫人的丫鬟,住的是东家赏赐的宅子,收入不菲,俨然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 “你还有什么评价?” “王爷的帐下有高人。” “哦?” “我花银子打听到了一些消息。这些新兵是从崇明来的,先坐船到太仓登岸,之后步行到杭州。空船队则是走大运河沿途运载了新兵所需的军械辎重抵达杭州,卸货后又要搭载苗大人的兵离开。如此水陆转运,兼顾物资日程,没有延误没有意外没有大纰漏。难,太难!” “比你如何?” “我自愧不如。” “当年,你可是独自支撑起了出兵伊犁的一半粮草转运!” 管家笑笑,不置可否。 那次虽然路途遥远,可全是陆路,日程很好估算。而且有两家晋商的驼队协同,那帮人的算术炉火纯青! 赵立夏点点头: “你辛苦了,回去歇息两天。顺便让淑洁,淑贞来见我吧。” “是,我这就去叫二小姐,三小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