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束手无策-《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3)页

      见王文龙斩钉截铁的下结论,徐学聚大惊,沈有容和陈经纶也都严肃起来。

      他们是代替金学曾来探听情况的,却没想到泉州情况如此严重。

      接着徐学聚又抱有期望的看向陈经纶,几年前陈经纶父子所献的红薯帮助福州度过春旱,大大减少了灾民数量。

      陈经纶却是无奈摇头:“红薯的种植季节已过,即使要种,也得等到明年。”

      他受金学曾之邀前来泉州,但是能做的实在有限,最多也是教当地明年百姓怎么种红薯,增加本地的粮食保障能力,而对于即将到来的灾情却是无能为力。

      陈经纶自责说道:“只可惜红薯推广的太慢,否则今年泉州情况多半能好转。”

    
  王文龙心中也叹了一口气。

      其实如果泉州能更早的推广红薯,这场灾情根本就不算大问题。

      整个福建都是多山的地形,山地上能种的粮食很有限,最适合的辅粮作物就是适合在山地生长的红薯,王文龙自己在后世都是吃地瓜稀饭长大的。

      只可惜这年头农民要接受新作物,需要相当长的适应时间,而小农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太差。

      小农如果花费精力去种新的作物,就要减少传统作物的管理时间,如果试种新作物失败,第二年全家就面临减产断粮的境遇。

      更何况这年代的农民多半不识字,新作物的种植技术也没人向他们推广,就是劝农官自己都不懂。

      没人跟这些农民说新作物的好处,就算知道好处也不知该怎么种,一来二去,导致新作物在一地的推广时间都是以几十年为单位的。

      五年前才传到大明的红薯,虽然在福州有小规模种植,但是隔几十里路,这时的泉州百姓多半连知都不知道这种作物的存在。

      沈有容闻言也是皱眉说道:“今年天下普遍雨水不好,或是旱灾或是洪涝,即使是江西两湖也没有足够粮食可供福建使用。”

      听到金学曾那里也没有好办法,徐学聚更加忧虑。

      他刚刚上任福建右布政使就面临如此棘手的局面,如果能够将灾民安抚在土地上发些粮食度过灾年是最好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