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无能为力-《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3)页

      王文龙说的没错,全国官员对此事的上书已经有一百多份,许多人写了长长的文章,万历根本不看。

      这货摆明了要替税官站台,这种情况下徐学聚再是上疏也没用,不如专心在福建管好粮荒的事情,起码还能救济一方百姓。

      王文龙同样无奈,好在他知道事情此时已经发生转机。

      皇太后已经听说陈氏自杀之事,将会亲自去劝皇帝,万历会下令将吴宝秀释放。

      但吴宝秀已经在牢狱之中受了重伤,回乡不到一年就病死,太监震慑地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事情已经结束,剩下的只是朝堂之上的争论,除了税官太监没有人会满意。

      徐兴公叹了一阵气,“读书吧,书还是好的。”

    
  王文龙默然。

      两人俱觉无能为力,不约而同想要转换话题。

      又看了一会儿徐兴公放下王文龙新写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评价说道:

      “编的真是不错,当为天下学书者之入门。”

      不过他也提出意见,“若是在书籍后面附上欧阳询的原作就更好。”

      “贤弟可有样书,我当购买一份。”他还是不信任油印书籍的质量,想要从王文龙这里买一份质量好的原版。

      王文龙心里撇撇嘴。

      徐兴公这货完全就是藏书家思维,不惜工本也要把书籍做到最好,在他看来这本字帖后面附上欧阳询的原作就尽善尽美,却完全不考虑成本和销售。

      他所写的范字只需要刻工照着蜡板将字体描个大概就行,细节到不到位都没有关系,但如果要附上欧阳询原作的印刷本,那就必须要找能够模仿出欧阳询笔法气韵的刻工,成本不知要高多少倍。

      王文龙委婉建议道:“我以为书籍不过商品,恰如其分就是最好,不必追求尽善尽美。”

      后世记载徐兴公成为福建第一大藏书家,但也因为嗜书成癖,大量购书,将家庭弄到“家食弥艰,不得不糊口于四方”的地步。

      别看徐兴公现在有钱,但是原本历史中他年老之后还要靠接受好友的接济、帮人写墓志铭维生。

      这种情况下,徐兴公还在买书,甚至把买药的钱拿去买诗集。

      徐兴公听见王文龙的劝说,却翻着书本摇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