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徐光启读书-《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3)页

      两年前,徐光启再次回南直隶考试。

      这次他的考试地点是在南京。

      这年代考生也要查籍贯,不知道徐光启这个松江人是怎么运作过去的,反正他最终于两年前在南京考中举人,成功上岸。

      其实就凭徐光启可以和董其昌、陈继儒交往,就知道他在吴中也颇为有才名,凭借名气在三吴混个名士头衔悠游度日也没什么问题。

      他之所以选择远走广东教书,原因也很简单――想多挣钱。

      徐光启的性格放在后世大概就是一个标准的乡镇企业家思维,对自己节俭,同时努力挣钱。

      后世历史中他都已经高中进士,给家里写信的主要内容却还是叮嘱家人要买哪些房,要去哪里买田。

      比如万历四十一年他在京师周围奉旨编书,发现天津附近有荒田,第一反应就是考察当地的水利条件,然后马上写信要家人赶快拿钱来买。

      几个月后,徐光启又给家人写信嘱咐:“天津早收得三百石,豆约有五百石,尚未见报数来……”

      这时候他的家人已经按照他的吩咐来天津买了土地,徐光启自己就是一个农业专家,在实验田里观察到今年北方的粮食产量,于是直接写信叫家人计算家中的田产数字有没有问题,别让下面的雇工给贪污去了。

      要知道徐光启中进士之后可是个大忙人,先后奉旨编书,后来还在崇祯朝入阁,又去督办辽东军务,这种情况下正常人有休息时间就算不错,他居然还能精确询问自己家哪亩土地要种桑哪亩土地要种豆。可见对发家事业是真心热爱。

    
  徐光启在后世有节俭之名,同为松江官员的潘允端只是个尚书却买下大片松江府城土地修建豫园,相比之下徐光启当上阁老松江家宅只有九间,只占松江郊区一角,时人称“潘半城,徐一角”。

      有读书人到徐光启家见到他家房舍几乎没有任何装潢,所用桌椅都是十分简单,也大为佩服。

      但那只是因为徐光启不愿意浪费而已,并不代表人家没钱。

      后来潘家败落,徐家直接就拿出资产把潘家所有土地全部买下,此后徐家所占土地包括了整片后世魔都的徐家汇,一举就成为松江最大地主。

      徐光启是真节俭,他现在已经考上举人了,想要过小地主的生活完全没问题,但却依旧坐馆收束,同时兼顾经营自己的田产,买书也只买最便宜的麻沙刻。

      徐光启缓缓翻动书页,趁着天色未晚,终于读完《天演论》全篇,接着他就合上书本佩服不已。

      “建阳先生真是大才,一本《葡萄牙国史》写活欧洲之纷争,又写此《天演论》为《葡萄牙国史》之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