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府学议政-《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3)页
最后王文龙从衣袖之中抽出自己今日要首倡的文告笑道:“具体内容列位可还要一睹?”
“哪里的话,建阳名扬天下,今日肯做吾辈前驱,还是我等常州文人感谢建阳才是,既有条陈在这里,何必还看仔细内容?”在场的东林大佬也不是傻瓜,听得懂王文龙话里话外的意思,纷纷摆手表示大度。
他们本来就意料到王文龙肯定不会上太刺激的文书。
就算有人觉得由王文龙来出手不太合适,但这时木已成舟,只要王文龙能够和他们合作,他们也不可能自食其言。
众人引着王文龙走入常州府学。
学堂之中来听讲的上百人早已聚集在那里。
进入常州书院之后,大家先来到孔子像前,上百常州儒生整齐排列,首先对着孔子像礼圣。
王文龙在学官引导之下排在东林大佬身后。
献爵、读祝、稽首等环节依次进行,旁边还有专门的乐队,负责敲鼓礼乐,观礼者肃立静默。
这叫做释奠礼。
这年代的学院会讲,虽然主要内容是讨论朝政,但是总还要担着一个讲学的名头,而且一切行为都十分正式。
礼圣之后还不能开始讨论政事,而是要先讲课。
今天讲课的主讲是顾宪成,他上台之后开始讲说《四书》一章。
王文龙在下面看的津津有味。
他读书时就学过中国的古代政治,知道明清时代的学堂议政最早就是由这样的讲学开始的。
最开始只是单纯的讲学,但是往往读书人在聚集讲学之后互相议论,由此渐渐形成惯例,到了此时的万历年间,学堂会讲的讲学内容已经不再重要,反而因为学堂定期讲学,所以给了读书人们定期聚集在一起议论朝政的机会。
直到后来东林党成立,在东林书院之中大家每回谈论朝政都还是要以会讲的方式开始,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此时人普遍认为有了礼圣环节,讲学交流更郑重其事讨论朝政的态度才能够端正。
属于更适合大明宝宝的议政传统。
……
与此同时常州府学之外,大量人群聚集在此,等待着府学之中的会讲完毕便进去参与讨论。
这年代的讲学并不是只有读书人才能来听,实际上东林党代表的是有产仕商阶级的利益,他们正式讲学环节许多没有功名的人物也会前来,这些人才是东林党真正的支持者,也是东林党一系列政治观点真正讨好的对象。
这些人中有能力的也能成为东林党骨干,并不会被排斥。
汪文言和黄尊素两人此时就站在众人中间。
汪文言二十出头,一脸油滑相貌。
这厮现在只是一个狱吏而已,连秀才功名都没有,他的头脑极其清楚,在歙州混得如鱼得水,和三教九流都有往来,已经进入县衙公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