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办科班和买戏楼-《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3)页

      科班制就是明代嘉靖年间发明出来的,传统的戏班主要是演戏,只招一些有演戏功底的艺人搭班演出。而科班除了演戏之外也学戏,向社会上招收学戏的徒弟。

      科班好处是打破了过去戏曲艺人,都是家传的规矩,可以为大班社快速的培养艺人,坏处就是科班的投入比较大,养出来的艺人需要给他们找到足够工作。

      这年代的科班制还只在浙江一带流行,因为只有浙江、南直等地的观众人数足以养活科班的存在。

      王文龙点头同意:“昆腔日后将有大发展,成立科班也不怕没戏唱……科班必须要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我想包个戏楼。”

      “戏楼?”薛素素没听明白。

      俞安期问道:“建阳先生的意思是包下戏台长久演出?”

      王文龙点头道:“没错。”

      薛素素还没反应过来,问道:“那是什么办法?”

    
  俞安期笑道:“这是元人时的法子,那时的瓦舍之中有常办的戏楼,专由一个包班社所包下,若要做科班,有了这样一个常备的演出场所,班中的徒弟也就能够有足够时间训练,否则到处去赶场,怎么练徒儿?”

      由于明代中早期对于戏曲娱乐的限制,戏曲的发展迟滞了上百年,一直到嘉靖年间文艺大兴、昆曲等新鲜曲种的出现,戏曲娱乐业才渐渐兴盛起来,到如今不过是四五十年。

      万历年间都还只有一些公共祠堂或是有钱人家自己建的戏楼,主人要听戏时,便去邀请班社到这些戏楼来演出。而像宋元时“常备瓦子”那样定期卖票演出的戏院到此时还没有恢复,专门用来唱戏的戏院、戏园子要一直到清朝才再次出现。

      照这样算,未来的坤班人数肯定会大大增加,俞安期询问道:“如此一来,还要投入租戏楼的钱?”

      王文龙道:“我打算再出三千两,在南京筹办一个戏院。”

      “建阳先生果然豪气。”俞安期夸奖说。

      王文龙打算把戏班交给沈宜修来办,自然不能吝啬,这三千多两还不够沈宜修嫁到他家里的嫁妆钱,要想办一个戏院也就是将将够而已。

      王文龙说道:“我们再来谈谈未来坤班的合作吧,咱们班子的运营费用和股东利润要分开,作为股东我投资最多我要分八成利润,其余两成利润两位自行分配。至于你们在班社运营之中担任的职位所挣的包银,则是算在运营费用之中。”

      “可以。”“我同意。”两人都点头。

      王文龙邀请说道:“那我便请安先生做班社的教词先生,每月包银三十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