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书读者-《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3)页

      六月二十八日,播州之乱彻底平息的捷报终于从前线后送。

      打到后来,大将刘、总兵官陈、吴广这些高级将领都亲自带领士兵做先登。

      双方互相交换,都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物资。

      申时行是嘉靖四十一年状元,之后又在翰林院掌修国史数年,治学极其严谨,他如今虽已六十几岁,但头脑依旧比旁人灵活许多。

      农民用于交换布匹的粮食也许只需要几天的耕种即可得到,但是他没有适合的机器,想要自己生产用所付出的粮食所交换回来的布匹可能需要忙碌上小半个月。

      ……

      他很快就沉浸于书籍中的世界。

      在读了《葡萄牙国史》之后申时行就关注起王文龙来。

      但实际上王文龙利用上面的例子指出:农民不精于织布,织户也不善于种粮。

      一直走到里屋,肯定没有外人,申时行才依照礼数脱下宽袍。

      王文龙指出若不如此,交换根本不会发生,因为农民如果自己织布合算肯定会选择自己去织布而不会去买。

      此时贵州也进入雨季,阴雨绵绵,持续不晴,明军和播州叛军在泥水间展开最后的绞杀。

      作为前内阁首辅,申时行一眼就能看出《葡萄牙国史》之中的很多记载都写在点上,足以显现王文龙是个知轻重懂进退的人。

    
  一处六进的大宅院坐落在浓荫之中。

      放下书籍,申时行脸上万分惊喜。

      而与此同时,朝廷之中也已是一片混乱。

      他明显是个守礼性格,这么大热的天气里居然还穿着一身长服,虽然用了透气的面料,但是这衣服再轻,连腿带袖的罩着依旧让人一看就要发出汗来。

      甚至最后用出谎报杨应龙服毒自尽拖延时间的办法同样没有丝毫作用。

      此时还有更豪奢的珍珠衫也是同样效果,不过价钱更高。

      明军一个点一个点的拔掉海龙囤的堡垒,最终于六月初六攻破海龙囤大城,城破时杨应龙和妻妾自杀,其子杨朝栋和杨兆龙等百余族人被俘获。

      杨应龙让自家妇女在土城上跪拜痛哭,诚心投降也不被接受。

      偷袭反偷袭,包围反包围,持续四十多日,全都死伤无算。

      比如王文龙认为交换有互利性,通过分工与交换,交易双方都能得到好处:

      在多山的地形之中,本来火炮就难以使用。加上阴雨连绵,干脆连火枪也成了摆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