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诗坛新领袖-《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3)页

      吾以为,此风之始,当推王建阳之《读涂长卿荒政考有感》。“石壕吏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此二句由事入情,王建阳作者之精神仿佛跃然纸上。

      此二句已脱唐人形式之束缚,而得其精神之精髓,当时即令众人叹为观止。

      此派诗既新且旧,创作手法与他派迥异。且近日此风日盛,虽未成一派,然将来必成大观。

      若论王建阳诗之可取处,当在其不拘一格,勇于创新。

      试举王建阳最新小令《长相思》为例,其上片既写景又抒情,情景交融,难分彼此……福建同安之蔡竟夫,近有佳作流传天下,亦用此法……”

      锺惺的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写了三千多字,将复古运动以来的明代诗坛发展通写了一遍,旗帜鲜明的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复古运动的前后七子,第二阶段虽未说出名字但明显指的是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然后他便提出了第三阶段诗文改革的领军人物――福建的王文龙和蔡复一。

      王文龙一个没注意,直接成为竟陵派的先行者了。

      在文章之中锺惺还愤慨的批评当今诗坛的创作情况:

      “湖广诗人,自称抒发本性,然而写文字总要对照着一个古人。作诗时便说我这篇诗学的是李杜,评价时又说这一阙词有东坡之风……连夸人也要找个古人材夸得出口,还自信洋洋以为自己在抒发本心。

    
  难道不知学来学去,总非自己,既非自己,何谈本心?

      王建阳的《长相思》正提供了另一范例。

      其语言再是直白不过,然而王建阳却能从生活之中发现真味,以景入心,不言情感,却使满怀心事,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漂泊异乡、梦回家园,全然信手拈来,不需雕琢……今日翻着古人佳作比照作诗的文人,却应多读读王建阳这首词,能解许多疑惑也……”

      锺惺的这篇大作一经问世,立刻便从地方小报转载到全国知名的文学报刊上。

      因为锺惺在此文之中对当今市面上流行的公安派开炮开的太猛了,很难不引起讨论。

      连王文龙看到这篇文章都不禁惊讶,此文所阐述的内容对于王文龙来说十分熟悉,因为这就是原历史上十几年后锺惺的大作《古诗归》的主旨思想。没想到的是锺惺的文学思想在此时就已经成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