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诗坛新领袖-《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写文章对锺惺来说简直是如吃饭喝水一样天生就会的事情,在心中打好腹稿之后,他下笔如有神,文字仿佛就是从笔端流出来一般――

      “《近日所谓新诗》

      如今市井之上,自诩所作乃新诗者日众,彼等多言受古诗启迪,动辄将其作比于李后主、陶渊明,似此便能步其后尘,成就非凡。

      然则,彼辈所学之古诗为何物耶?

      梁朝昭明太子曾辑古诗成册,名曰《诗归》,自此世人皆以其所选者为“古诗”。

      及至唐朝,诗风再盛,又有人选唐诗编为“唐选”。

      殊不知,“古诗”、“唐选”之名,非自然天成,乃由点评家、巨擘所定,遂成定式,古诗、唐诗之风亦随之而定。

      此《诗归》者,非诗之归正,实乃选者之权势名望使然。其选本之非全面性,可见一斑。

      后世之人,若仅凭此等唐诗学“真唐”之风,岂不可笑?此辈复古之流,其作逊之唐人远甚,概由此可知也。

      更有甚者,于唐诗之中深挖“灵性”,以为尽得唐诗之妙。此等浅见,实为下下之策。然今市面上,此风犹炽。

      吾以为,诗之气韵风格,随时代而变,此理之常也。诗人欲超时代,达更高之境,当学诗之精神,而非皮毛。

      《全唐诗》、《古诗归》中,诚然不乏佳作,然若依样画葫芦,终不过得其皮毛。吾辈当学古诗者,非其风格气韵,乃其精神所在。真诗者,精神之所为也。

      吾辈当体悟诗句中幽微之情,孤独而宁静之寄托于喧嚣之中。以虚怀若谷之心,坚定之念,遨游于诗之广袤天地,犹如异乡访客偶得奇遇,遂记之。

      吾辈所求者,诗之精神也,非其表象。

      今能行此道者,鲜矣。吾自谓其一,福建王建阳亦算其一。
    第(1/3)页